
1. 何时须更换
胎压监测:每次骑行前检查胎压,异常下降提示潜在漏气或补胎液不足。
剩余量判断:定期摇晃车轮并贴近倾听补胎液流动的声音,这种方法会因为各种原因不太准确。
3.准备工作
检查轮胎漏气位置(可用肥皂水涂抹观察气泡)。
使用前摇匀自补液(悬浮颗粒需混合均匀)
4.灌注操作
首次灌注:更换轮胎后确保外胎正确卡入轮圈,否则可能浪费补胎液或密封失败。
定期维护可提升安全性和骑行体验,例如保持胎压稳定和及时更换失效补胎液。
将导管与气门嘴紧密连接,确保气嘴螺纹锁紧,避免漏气,倒置瓶身或打开开关注入补胎液。
灌注时倾斜气门嘴,防止液体外溢。
公路车建议灌注30ml以减少滚阻,山地车需60-120ml(根据轮径调整)。
5.后续处理
装回气门芯并拧紧,擦净残留液体。
使用充气泵恢复胎压至标准值(如250千帕)。
低速行驶3-5公里,利用离心力使补胎液均匀覆盖内壁。
二、关键注意事项
适用场景:仅修复直径≤6mm的胎面刺孔,侧壁破损无效。
定量控制:过量灌注会明显增加滚动阻力,影响骑行效率。
三、操作误区警示
未摇匀直接灌注:颗粒沉淀导致修补失效。
气门芯未复位:慢漏气风险增高。
灌后未转动轮胎:液体分布不均影响密封性。
四、维护建议

选择无腐蚀性配方保护轮圈;雨后或泥泞路段后清洁气嘴区域。